教学〔202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省、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874万人。目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刻,受经济下行重压和新冠疫情叠加影响,高校毕业生求职困难增多,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看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准时作出一系列要紧决策部署。各地各高校既要充分认识目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程度、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又要看到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国家颁布一系列政策大力促进就业等有利原因,进一步增强和坚订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心。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进步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要紧讲话与系列要紧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需要,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就有关事情公告如下。
1、强化担当,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强化统筹部署。各地各高校要强化组织领导,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上领导班子要紧议事日程。各省级教育部门要深入研判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抓紧拟定当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策略,加大工作部署和对高校的督导检查,确保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
(二)强化部门协同。要充分发挥各省(区、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用途,教育部门要主动协调并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进步改革、卫生健康、公安、财政等部门,加大工作协调和信息交流,把高校毕业生作为公共就业服务的重点群体,充分用好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资源,一同拟定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手段,合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三)强化高校责任。各高校要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目前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院系领导要落实责任,进一步完善校内有关机构分工负责、协同推进、院系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要主动作为,细化本校就业工作安排,精心组织就业活动。准时学会毕业生求职心态和就业进展,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充分体现对毕业生的关心关爱。
2、革新方法,提高网上就业服务能力
(四)组织网上就业大市场。教育系统在疫情没得到有效缓解之前,要中止举办各类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活动。要充分借助部、省、校三级联通的就业互联网体系与社会招聘网站,联合举办2025届高校毕业生全国互联网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24小时365天招聘活动),各地各高校要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上述网上招聘活动。要打造严格的信息审核机制,确保招聘单位及职位信息真实准确。各高校要准时发布毕业生学科专业及生源信息,多途径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充分发挥学术资源、校友资源用途,调动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研究生导师等,举全校之力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
(五)优化网上就业服务。各地各高校要加快建设网络+就业智慧平台,丰富和健全线上业务办理有关功能,加快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招聘网站链接与信息共享,鼓励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互联网进行供需对接。有条件的区域和高校要依据毕业生求职意愿和用人单位需要,达成人岗信息智能匹配、推送高质量。积极推进实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要借助互联网为留学回国毕业生提供便捷的学历学位认证服务,做好有关就业信息服务。
(六)强化线上就业创业指南。充分借助各类国家、省和高校教育资源,开发、共享一批线上就业创业精品课程和就业创业讲坛视频,便捷毕业生点播观看。大全发布各地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汇编及就业创业网站等信息,便捷毕业生查阅用。
3、拓宽途径,促进毕业生就业并增加升学深造机会
(七)促进毕业生多途径就业。各地各高校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好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并准时发布调整后的笔试面试时间等信息。聚力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策略,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区域、东北区域、艰苦边远区域基层,到现代农业、社会公共服务等范围就业创业。落实好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考研加分等打折政策。打造校企合作对接平台,在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要紧范围中加大人才供需对接。深入挖掘网络、云数据、AI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充分借助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平台,支持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方法达成多样化就业。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在校大学生创业打折政策,加大创业平台建设,举办中国网络+大学生革新创业大赛,鼓励和支持更多毕业生个人创业。
(八)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各地各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回信精神,配合兵役机关落实好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今年征兵工作部署,针对毕业生群体拓展精确宣传动员和重点寻求。
(九)加强高校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力度。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挖潜革新、统筹调剂等多种方法加大编制配备,招录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学、婴幼儿园尤其是到急切需要教师的高中和婴幼儿园任教,落实应届公费师范生全部入编入岗,补齐缺口满足进步需要。
(十)持续推送大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准时采集发布国际组织招聘信息,组织拓展专家讲坛、练习营、国际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拓宽实习任职途径。
(十一)增加毕业生升学深造机会。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主要向国家策略和民生范围急切需要的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集成电路、软件、新材料、先进制造、AI等有关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倾斜,向中西部和东北区域高校倾斜。扩大今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规模,主要由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向产业升级和改变民生急切需要的专业招生,向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生物医学工程类和预防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应对管理、养老服务管理、护理等专业倾斜。
4、关心关爱,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十二)加大思想教育和就业心理辅导。针对目前就业形势和疫情影响,各地各高校要准时知道学会毕业生思想动态和心理情况,有针对性地拓展教育引导工作。有条件的区域和高校要开通就业心理健康咨询和就业帮扶热线,疏导毕业生就业焦虑情绪,缓解就业心理重压。
(十三)强化湖北等重点区域和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扩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职位计划在湖北高校招募规模。配合有关部门,增加中央基层项目在湖北高校的招募计划。更大力度扩大湖北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计划。举办面向湖北高校与湖北籍学生的专场网上招聘活动,高校要协调用人单位适合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时间、推迟签约录取。同时,高校要全方位学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身体残疾等毕业生状况,实行分类帮扶和一人一策动态管理,优先推荐职位。
5、规范管理,提高就业工作服务水平
(十四)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各地各高校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在教育系统招聘活动中,不能发布拒绝招录疫情紧急区域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信息,严禁设置性别、民族等歧视性条件和院校、培养方法(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限制性条件。加大对学生的就业安全教育,严密防范招聘陷阱、就业欺诈、培训贷等不法行为,并配合有关部门予以打击。
(十五)改革健全就业统计规范。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监测,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布点监测工作。各高校要严格遵守就业签约工作四不准需要(不准以任何方法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推广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不真实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我部将委托第三方对就业信息进行核查,各地也要打造就业情况核查机制,对发现的弄虚作假状况,要依法依规对有关责任职员严肃问责。
(十六)完善就业情况反馈机制。启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大规模线上跟踪调查,并准时将调查结果反馈高校招生、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促进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十七)适合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各地各高校可视状况适合延长就业签约时间,准时为已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要配合有关部门引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和录取时间,对延迟离校应届毕业生推迟报到、落户等时限。要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持续提供就业服务。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并为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按应届毕业生身份准时办理就业手续。
教育部
2025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