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部分高校拓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建议》(也称强基计划)。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请介绍一下推行强基计划的背景。
2025年教育部拓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获得了积极效果。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在学业成绩、科技革新、学术论文、升学深造等方面总体表现突出。但近年来,自主招生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包含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虚假的学科专长材料等,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加以解决。
教育部在深入调查和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考试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拟定颁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拓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建议》,聚焦国家重大策略需要,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解决自主招生中的突出问题,逐步打造起基础学科拔尖革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
2025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法不再用。
2.请简要介绍推行强基计划的总体考虑。
强基计划以习近平新年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达成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一是在改革定位上,与服务国家重大策略需要相结合。着力选拔一批有志向、感兴趣、有天分的年轻人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二是在规范设计上,与促进教育公平相结合。以高考考试成绩作为入围依据,健全规范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三是在评价模式上,与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引导中学看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四是在改革协同上,与推进高等教育有关改革相结合。加大统筹协调,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加大科技革新等改革相衔接,形成改革合力。
3.强基计划的招生定位是什么?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策略需要且综合素质出色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用途,由有关高校结合自己办学特点,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有关专业招生。
4.请简要介绍一下推行强基计划的高校范围。
起步阶段,强基计划遴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拓展试点。有关高校可向我部申请并提交有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策略。我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水平、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状况、招生和人才培养策略等原因,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及规模。
5.强基计划的招生程序是什么样的?
3月底前,试点高校发布年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4月,符合考试报名条件的考生可在在线报名参加大基计划招生。
6月,所有考生参加统一高考考试。
6月25近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有关高校提供报名考生高考考试成绩(不含高考考试加分)。
6月26近日,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考试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肯定倍数确定参加学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
7月4近日,高校组织考核。
7月5近日,高校将考生高考考试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状况等按比率合成人高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考试成绩所占比率不能低于85%),依据考生填报志愿,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并公示录取标准。具体招生程序图如下:
6.强基计划对于极少数具备突出专长的学生有哪些特殊考虑?
对于极少数在有关学科范围具备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拟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方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考试后,由高校组织有关学科范围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录取。录取考生的高考考试成绩原则上不能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7.为何将强基计划的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考试成绩发布后?
强基计划的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考试成绩发布后,是由于高考考试成绩在强基计划录取中将起到两方面要紧用途:一是作为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强基计划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以学生高考考试成绩作为依据。二是作为录取的要紧依据。强基计划改变原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做法,高校将考生的高考考试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状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愈加全方位综合地评价。其中,高考考试成绩的占比不能低于85%。
8.强基计划在人才培养上有哪些新举措?
强基计划将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单独拟定培养策略。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先进的师资,提供先进的学习条件,创造先进的学术环境与环境,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打造勉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能转到有关学科以外的专业就读。二是畅通成长进步通道。对学业出色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打造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三是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革新中心等吸纳这类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打造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四是强化水平保障机制。打造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打造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依据水平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健全招生和人才培养策略。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
9.怎么样确保强基计划招生的公平公正?
强基计划将进一步严格规范招生程序,打造更高水平的公平保障机制。一是严格高校考核。根据国家教育考试相关需求组织推行高校考核,笔试、面试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试知识点进行。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法,全程录音录像。二是健全信息公开公示。规范公开内容,主动同意监督。三是加大违规违纪查处。将强基计划纳入巡视和督导工作范围,打造动态准入退出机制。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置。
10.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有什么不同?
一是选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备学科专长和革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策略需要且综合素质出色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二是招生专业介绍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介绍范围;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用途,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有关专业安排招生。三是入围校考的依据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如果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考试成绩,极少数在有关学科范围具备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拟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方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四是录取方法不同。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法,最低可降至一本线;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考试成绩(高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愈加全方位的考查。五是培养模式不同。有关高校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法上未作特殊安排;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进步通道,达成招生培养良性互动。